【深度】科普周系列五:全力打响上海能源品牌 助力卓越全球城市建设
第18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新媒体科普周--系列四
创新转型发展中的能源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秉承社会科学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相结合,介绍国家能源革命战略相关政策、上海能源结构调整、上海储能技术的发展
正文:
由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上海市国资委指导,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东方广播中心等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再出发,新征程上铸品牌——2018“对话上海国企领导'”全媒体大型访谈节目日前推出。该节目充分展示了上海国资国企的新风采,记录了改革发展中上海国资国企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未来建设全球卓越城市中上海国资国企新担当、新使命。8月上旬,申能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吴建雄接受了“新华每日电讯”、“第一财经广播”等媒体访谈,介绍申能集团改革发展的历程以及为确保上海能源安全保障供应、促进城市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介绍了未来申能在全力打响上海能源品牌、助力卓越全球城市建等方面的设想和举措。
一、申能集团作为上海市属大型企业,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申能集团的总体情况么?
申能创立于1987年,前身是申能电力开发公司,成立之初的核心使命,是解决当时上海电力供应紧缺难题。为更好地保障上海市民和经济社会发展,1996年市政府决策组建成立申能集团。
30多年来,申能始终牢记初心,坚持主业发展,逐步形成电力、燃气、能源服务和金融四大产业板块,成为服务上海2400万市民的主要能源供应商和引领能源行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目前,公司承担着全市90%以上的天然气供应和上海本地1/3的电力,能源供应总量已占到上海能源消费量近20%。
电力产业,申能的主要特点是结构清洁高效,创新能力领先。到今年底,申能权益发电装机将达到1100万千瓦,其中清洁电力权益超过50%,年发电量超过350多亿千瓦时。公司先后打造了全球清洁煤电标杆——外高桥三发电,亚洲燃机金奖——临港燃机以及世博太阳能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品质电源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行业领先。
燃气产业,申能的特点是产业链完整,保障能力较强。公司按照市政府要求构建形成了“X+1+X”的燃气运营模式,包括上游6+1多气源、中游燃气一张网、下游多元分销。服务全市燃气用户680万户,运营燃气管网2.3万公里,今年天然气供应规模将超过85亿立方米。上海天然气应急保障天数达到15天。
能源服务产业,公司立足上海城市和区域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分布式能源服务,虹桥商务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区域供能已初具规模,供能面积上海市场占有率领先。公司积极推广外三创新技术,为燃煤电厂提供绿色技术改造。脱硫、脱硝和扬尘监测环境第三方治理业务也已初见规模。能源贸易、能源创新等新业务加快布局。
金融产业,公司控股管理东方证券、申能财务公司、诚毅股权投资等金融企业,也是中国太保的主要股东。近年,公司围绕能源主业转型,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上加快产融融合探索,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同时,实现了产融综合价值的共同提升,实现了良性发展。
二、申能集团前身为申能电力开发公司,一路走来见证和参与了上海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历程,能否举1-2个例子,谈谈申能在改革开放方面的体会。
改革开放对申能来说有两层含义,首先申能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上海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同时申能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自身持续推进改革和开放合作。
第一、申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上点年纪的朋友可能都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上海经济开始起步,对能源的需求急剧攀升,由于长期以来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上海连年缺电,一些企业只能开四停三,成为当时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缺电,那就建电厂,但建电厂没钱,其背后是电厂建设投融资体制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1985年开始,国家开始电力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变国家一家办电,鼓励地方集资办电,申能由此应运而生,靠“两分钱”起家,运用地方专项资金,成功建设了石洞口一期、二期、吴泾六期、八期等一批电厂,为缓解上海用电紧张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说,没有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就没有今天的申能。
21世纪初,国家出台“5号文”,开启以厂网分开为核心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申能抓住机遇,通过市场化手段,从参股投资电厂,逐步迈向自行组织建设电厂和控股运营电厂。建设并管理运营了以外二、外三为代表的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电厂。经过三十发展,上海本地电力装机容量已达到2500万千瓦,申能占比达到30%,成为本市最大的电力供应企业。
申能燃气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本世纪初,为优化上海能源结构,迎接国家“西气东输”天然气到上海,上海启动了天然气替代工程,为加快这一进程,市政府决策实施上海燃气体制改革,由申能组建上海燃气集团,统一运营上海城市燃气,实现一张网。申能一方面拓展城市天然气产业链,一方面统筹争取国内外上游资源。2016年实现了城市管道燃气的全天然气化,百年燃气彻底告别了人工煤气时代,进入了天然气化时代。
第二、申能的发展与改革相伴随
申能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自身的改革。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公司抓住机遇实现改制上市,申能股份成为国内电力能源类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完成中国第一宗国有股回购。2003年组建燃气集团后,公司坚定推动燃气业务重组,通过几轮整合有效提升了专业化程度。201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国资国企改革20条,申能也启动新一轮改革发展,几年来,电力先锋企业改革、燃气专业化市场化改革、东方证券市场化改革转型等一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正是通过持续的改革探索,申能才得以快速发展,在落实国家和上海战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正是受益于国家和上海的改革开放,申能得以成立并在产业布局、市场增长、合资合作、海外融资等方面享受到充分的红利,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三、煤电在申能集团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申能集团一直在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领域保持世界最先进水平,您能介绍相关的具体情况么?在煤电的科学发展问题上,申能集团是如何思考的?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一直讲富煤缺油少气,这是中国能源工业发展无法回避的现实。这意味着,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持续存在,因此能源绿色发展的内涵一定是多维度的,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推动煤电高效清洁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拓展清洁能源,提高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这也是申能在发展电力板块时的两个重点方向。
首先,在煤电高效清洁利用方面,公司集中资源和力量,在外高桥三发电项目上取得重要突破。自2008年投产后,外三运行效率连续刷新记录,2011年供电煤耗创造了276克/千瓦时的世界记录,成为世界上率先冲破280克/千瓦时最低煤耗整数关口的电厂,额定工况净效率达到46.5%以上,相当于国际上正在研发的下一代700摄氏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的期望效率,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
简单换算的话:2011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是330克/千瓦时,相当于外三发一度电可以节约标煤54克,按照当年外三发电量125亿千瓦时折算,同样的发电量,外三可节约6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70万吨,外三也就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基地。现在,外三技术成果已经全部应用到申能系统机组,并且走出上海,为系统外发电企业改造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相当于再服务了一个申能,为煤电清洁发展作出了贡献。
高效清洁利用除了低煤耗,还有低排放。2015年开始国家出台了新的大气排放标准,要求燃煤机组要达到燃机排放水平,主要指标是三个:氮氧化物小于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小于35毫克/立方米、粉尘小于5毫克/立方米,简称“50355”工程,申能通过技术改造,在上海控股电厂已率先全部实现超净排放,去年三个指标分别是15毫克、13毫克和3毫克,远优于新国标,甚至好于燃机排放标准。
现在,我们正在安徽淮北建设一台135万千瓦的新机组,预期煤耗是251克/千瓦时,已经列为国家示范项目,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努力,为中国煤电的清洁高效发展树立新标杆做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公司着力做大天然气发电和可再生新能源规模。近年,公司在上海投资建设了6个燃气电厂,其中控股管理临港燃机、崇明燃机、奉贤燃机(在建),权益装机比重超过1/4。同时,建成了长兴、老港、临港以及内蒙、青海等多个风电和光伏太阳能项目,并试点储能利用,到今年底申能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有望达到70万千瓦,装机占比超过6%。
四、申能集团作为上海天然气主要供应商,在保障供气稳定方面是怎么做的?未来在保障供应方面有何设想?
上海是一个能源资源输入型的超大型城市,发展天然气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确保供气安全,包括气源的安全,基础设施的运营安全和用气安全,对这一点,申能一直有很清醒的认识。1996年申能集团成立后,就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手投资天然气产业,从东海平湖油气田开始,到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再到燃气销售,用了将近20年时间,投入资金近300亿,构建形成了天然气“X+1+X”全产业链和多气源供应保障体系。
第一个“X”指6+1多气源,包括洋山液化天然气(LNG)、西气一线、西气二线、崇明北线、东气、川气和五号沟LNG,多元共济。“1”是指一张网,2.3万公里高中低压管网统一调度,高效运作。第二个“X”指多元销售,5家区域销售公司,加上新设立的能源贸易平台,平衡需求。这个模式的形成,有力保障了上海能源结构优化升级进程,并多次经受住了考验。
举个例子:去冬今春,在北方部分省区出现缺气的情况下,上海供气做到了不断不限不乱,在保障本市供应的基础上,还“南气北调”支援了全国,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被作为“上海经验”在全国推广。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上海的多气源,很好地利用了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形成相对充分的储气调峰能力,并通过“一张网”实现高效调度,通过下游电气联调,保障了供需平衡。
下一步,我们将着眼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建设大局,统筹考虑本市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实施新一轮燃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燃气“X+1+X”升级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扎实落实市政府确定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任务,包括:上游积极争取新的气源和通道,提高自主可控气源比重,进一步提高储气调峰能力,建设洋山LNG二期和五号沟LNG三期;中游推动实现“一张网”O型闭环,加强长三角能源合作;下游着力提高燃气服务水平。
五、今年5月,申能崇明燃气电厂全面建成投产,结合申能在长兴岛等地的风电布局,下一步申能如何从能源供应的角度,推动崇明生态岛建设?
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是核心,清洁是关键。作为上海市属能源企业,从清洁发电到天然气联通,申能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和全方位支持崇明世界生态岛建设。
一是关停老燃煤电厂,建设清洁能源。2014年公司投资建设的崇明青草沙风电场并网发电。今年上半年崇明燃气电厂2套400MW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已全部顺利投产,机组各项指标良好,实现了崇明主岛电力的清洁替代。
二是实现崇明燃气联网。崇明岛原来没有外部输气管道,岛上的管道气主要通过船舶和槽罐车运到岛上燃气站,成本高,供应量也有限,无法满足崇明岛用气需求,也加重了岛上居民的用气成本。为了把天然气送上岛,公司与中石油、江苏合作,建设如东-海门-崇明岛输气管道,于2017年10月正式投产,成为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后送往上海的第三个通道,并配套建成78公里崇明岛天然气管网主干管道。
目前,申能已启动五号沟—长兴岛—崇明岛过江管建设,并积极推进岛上相关燃气配气管网建设,这些工作完成后,崇明岛将实现南北双向供气,正式纳入上海天然气“一张网”,为后续岛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提供充足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同时实现了岛内居民燃气价格也从每立方5元多降到3元多,实现了与市区燃气价格的统一,这是让岛内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实惠。
六、申能集团下属上海燃气集团如何在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市民服务水平方面,有何举措?
为响应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部署,今年我们将优化燃气接入环境,提升燃气接入效率和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工作,开展了“优化营商服务双百行动”, 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实现用气申请一口受理,客户用气申请最多跑一次,将用气办理业务周期缩短了35%。我们充分利用962777燃气热线、“燃气微客服”APP平台,与全市100多个服务网点编织成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标准化专业服务,燃气热线24小时全年无休处理用户来电,规范服务执行率保持97%以上,用户满意度超过85分。同时,我们大力推广电子账单和无线智能表应用,服务信息随时查,大大减少了用户的麻烦。
我们不断提升上海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此,我们建立调度中心和各单位应急抢修中心两级指挥平台,并与市应急中心形成联动,构建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处理网络,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全天候安全应急响应平台随时待命,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实现30分钟快速响应。对输气管线、燃气重要目标、设施、危险源实施不间断巡检和保护,确保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
七、不久前,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里面提到交通用能,申能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交通领域是高碳能源的消费大户,它的清洁替代对改善大气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至关重要。
一是港口交通用能的清洁替代。
我们与上港集团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围绕“绿色港口”建设,推动港区集卡等大型车辆从柴油向LNG的清洁替代。目前,我们已在港区建成LNG加气站7座,完成了上海集装箱港区LNG加气站全覆盖,服务LNG集卡1300多台,预计今年加气量可达到3.8万吨,折合气态天然气超过5000万立方米。根据实际检测,同国三排放的柴油动力集卡比,LNG动力集卡排放大大减少,颗粒物PM、SOX、NOX和CO分别减排88%、100%、52%和98%。
二是船舶用能的清洁替代。
我们积极推进上海内河船舶的柴油清洁替代,目前已有四艘垃圾运输船进行了LNG加注改造,投入运行试点。上海第一座船舶岸基LNG加注站——老港固废基地LNG船舶加注示范站已实质性启动,力争年内能够投产运行。为内河船舶清洁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下一步,我们正在设想与上港集团合作在长江沿岸布点,结合长江两岸环境的整治,推进长江航运船舶的LNG化,为气化长江做出贡献。
八、在上海四大品牌建设过程中,申能集团如何定位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打造“四大品牌”是新时期市委市政府构筑战略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申能正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主动融入上海“四个新作为”和卓越全球城市建设大局,着力在主业空间拓展、能源综合保供、协同创新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擦亮上海能源品牌,打造百年申能。
1、加快构建主业发展新优势
重点方向:一是掌控更多上游油气资源。上半年,我们中标了新疆塔里木盆地柯平南油气区块,面积2566平方千米,目前项目公司已成立,下阶段将抓紧做好资源勘探等后续工作。同时,公司还在积极探索引入北美、中亚天然气资源。二是建设长三角能源基地。周边省份是未来保障上海能源安全的重要腹地,公司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围绕入沪能源通道,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储备调峰设施和市外电源基地建设。三是推进海外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申能现有技术优势,加大海外项目投资力度,在输出技术的同时,拓宽发展空间。
2、加快构建能源综合保供新优势
当前重点是落实市政府关于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相关部署,抓紧推进新一轮储气和调峰能力建设。目前公司正规划建设6-8座20万方米以上的LNG储罐及海底管道复线、LNG码头等相关配套设施。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365公里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夯实坚强“一张网”。
3、加快构建协同创新新优势
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战略,一是建好一批创新工程。高水准实施“135国家示范工程”、重型燃机国产化应用平台、智慧燃气、虹桥智能微网、储能电站等重点创新工程建设,打造形成一批新的行业标杆,保持创新先发优势。二是搭好一批创新平台。今年,公司创建的上海(国际)能源创新中心正式启动运作,与剑桥大学组建成立创业孵化基地。三是用好一批创新成果。加快外三清洁煤电技术推广;利用双创基金等机制,推动相关技术和创意的商业化应用。
4、加快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
按照竞争类定位要求,围绕加快发展,深化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股权多元化。申能由于能源行业特点,系统内国有全资和绝对控股企业的比例较高,公司考虑结合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二是机制市场化。在上市公司推进职业经理人改革,建立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在能创中心、能源贸易、燃气增值服务等新业务领域,充分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活力,加快做大业务规模。三是资产证券化。加快公司经营性资产的证券化步伐。
申能希望通过构筑上述四大优势,对标行业领先和国际先进,深入挖掘企业价值,优化品牌管理,全面提升申能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优质高端,具有影响力的上海能源品牌,构建上海能源品牌新优势。
九、能否谈下一下“智慧燃气”建设的相关内容
燃气发展方面,我们一个总的规划是结合燃气专业化市场化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燃气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升级,就是您讲的“智慧燃气”,目标是把燃气板块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智慧燃气服务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智慧管网。以“安全可控”为目标,升级“智慧管网”。综合利用北斗卫星、GPS等信息化手段,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网信息化和数据平台,完善管网监测布局,实现对全网的实时状况监测。进一步保障供气安全。
2、智慧调度。以“高效及时”为目标,建立输配、应急综合管理系统,依托日常调度及大数据分析,建设生产调度智能辅助系统,未来我们可以适应多种气源、用户多类型用气需求,为用户设计和提供最经济的供应方案。
3、智慧服务。以“满足需求”为目标,推出线上服务平台“微客服”,积极推广无线智能表,我们利用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实现用户燃气消费数据的实时采集,为向用户提供便捷、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创造条件。居民在家中就能实现对燃气业务的全流程网上办理。
公司也正在与腾讯公司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推进能源大数据、互联网能源服务等,打造“互联网+能源”的能源产业生态链。
十、在长三角能源合作方面,申能有什么规划和设想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上海使命,也是申能机遇。过去,我们与长三角兄弟企业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了业务布局,比如安徽平山绿色能
源基地、如东—崇明管网、洋山LNG接收站等。下一步,总的想法是结合企业发展,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提升能源互济互保能力,建设安全高效长三角”为大方向,推动长三角能源合作走向2.0版本。
目前几个重点方向:
1、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通过气源互通,提升整个长三角区域供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方面,我们正在配合市里推进相关工作。
2、能源储备调峰设施合作。落实市外储气库合作项目,形成异地天然气收储、运输和销售能力。目前我们正计划参与金坛储气库的投资建设。
3、市外电源基地建设。通过长三角合作,努力构建多元化、梯度化的入沪电源基地,包括高效清洁煤电、抽水蓄能电站、可再生能源,都是重点方向。
十一、申能在产融结合方面一直做的很好,能否谈一下相关经验
申能产融结合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集团成立之前,从1992-1996年,公司主要是响应国家和市里号召,以金融股权投资为主。第二个阶段是集团成立后,开始重点布局一些金融资产,财务协同为主。第三个阶段是2007年后,金融股权投资明确为公司主业,通过设立申能财务公司、诚毅创投基金,加强了能源主业与金融之间的内部业务协同。
2016年东方证券管理关系进入申能后,产融结合开始全面提升,集团构建了产融结合推进机制,并制定了专项规划。未来几年,申能将按照“以产为主、以融促产、产融共赢”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从战略到业务的全面协同,包括在能源主业转型、资源整合、“走出去”、市场化改革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金融产业的撬动作用,合作模式从“财务投资性+内部服务型”向“内部服务+市场化经营”转变。通过持续努力,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力争成为上海国企产融良性融合发展的标杆。
“第18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新媒体科普周
目的:
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经济转型驱动的主题,宣传、普及中国能源政策、上海在能源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和新储能科学知识,倡导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能源领域正在成为颠覆性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推动着社会的变化。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改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国面临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企等困难局面,能源安全和能源短缺,使储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能源工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解放思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创新步伐。
目前的储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胜出者。在储能领域,各国都处于产业应用的初级阶段,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别不大,加大储能技术的研发力度有助于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主办:上海市经济学会能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
时间:2019年5月25日至5月31日
-
中国石油电驱压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4-12-19
-
金之钧院士汇报!北大能研院能源战略重大进展!深层煤岩气勘探成果等!2024-12-18
-
中石油披露煤岩气、深层煤层气开发现状!或再现页岩气革命!2024-12-18
-
我国最大油田群之一勘探开发装备重大革新!2024-12-17
-
吐哈油田深层致密气开发技术突破!2024-12-17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 2024-07-06
- 《ECF国际周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