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高含水油藏重调流场“新利器”!前置封堵控水压裂技术
2025年以来,长庆油田研发的高含水井前置封堵控水压裂技术,在老油田稳产压舱石工程扩大试验33口井,日产油水平由12吨提升至46吨,综合含水由84.8%下降至70.3%,标志着该项技术适应性进一步增强,为中高含水期油藏开展剩余油挖潜和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了关键技术利器。
长庆油田前置封堵控水压裂技术成为高含水油藏重调流场“新利器”
2025年以来,长庆油田研发的高含水井前置封堵控水压裂技术,在老油田稳产压舱石工程扩大试验33口井,日产油水平由12吨提升至46吨,综合含水由84.8%下降至70.3%,标志着该项技术适应性进一步增强,为中高含水期油藏开展剩余油挖潜和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了关键技术利器。
随着陕北靖安、姬塬等主力油田逐步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受储层非均质性强、多期裂缝交织及开发技术政策适配性变差等影响,水驱矛盾逐年加剧,大量失控储量未能有效动用,常规措施选井空间变小,控水压裂技术需求迫切。但原层控水压裂属于“世界级”难题,主要面临老缝应力场变化封堵位置确定难、常规堵剂与老缝封堵耦合性能弱、低渗透油藏堵压协同流场重构挖潜工艺模式不确定等挑战,国内外尚无成熟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
2023年以来,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老油田重复改造技术团队秉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科技创新精神,以打造“从0到1”原创技术为宗旨,依托股份公司《老油田压舱石科技示范与推广》专项,在“五重”技术理念指引下,坚持立足水驱、改善水驱,提高储层动用,扩大裂缝波及体积、重调流场。精细刻画长期注采后应力场变化规律,明确了高含水井缝内高强度封堵、强制裂缝转向重调渗流场二次布缝设计模式,揭示了“前置封堵促水线绕流扩大波及体积、新缝转向动用侧向剩余油”控水增产机理;研发具有低粘度、低收缩率、高粘接强度、高抗压强度、高突破压力性能的QFK复合封堵剂,满足“大幅提升缝内封堵强度、侧向开启新缝”控水增产工艺需求;攻关形成“大排量封堵+高强段塞前置+多级暂堵造新缝”堵压协同重调流场工艺技术模式,降水增油、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显著,填补了高含水井原层剩余油挖潜技术空白;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围绕精细方案设计、技术交流培训、现场支撑、效果跟踪评价等方面做到科研生产一体化,确保试验质量。
目前,该技术由姬塬、靖安压舱石示范区向陕北全面辐射应用,累计实施62口,措施后含水由80.0%下降至70.7%,单井日产油由0.4吨上升至1.3吨,阶段增油1.4万吨。同时,该项技术已申报发明专利8件,授权2件,正制定标准1项,技术有形化成果不断丰富。下步,技术团队聚焦高含水井组,以老区“控含水、降递减”为目标,建立措施选井标准,升级封堵材料性能,加快工艺技术定型,将该项技术打造成老油田新形势下重复改造2.0主体技术,丰富中高含水期增产提采技术系列。

-
物探院PSTM软件全面实现国产化适配!助力完成勘探生产2025-09-11
-
戴厚良会见柴立元院士!中国石油与天津大学继续深化全面合作2025-09-11
-
日产900万立方米!中石油煤层气公司煤岩气日产量创历史新高!2025-09-11
-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煤岩气日产量创新高2025-09-10
-
油气重大突破!2025-09-10
-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2025-09-10
- 2025-07-09
- 焦点:《关于2025年度AI赋能非常规油气挑战赛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5-06-04
- 焦点:《关于开展2025年度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