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ECF能源技术创新奖2024-勘探开采技术创新奖
获奖项目:川南海相页岩优质储层成因及智能评价关键技术与应用
获奖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浙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项目名称:川南海相页岩优质储层成因及智能评价关键技术与应用
所属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浙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编号:ECF-2024-SET-1010
项目主要参与人:施振生 周天琪 董大忠 周长兵 赵群 赵新胜 祁灵 赵登 李江维 顾小敏 蔚江远
评审专家点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针对川南海相页岩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不清、空间分布规律不明、储层预测吻合率低等技术难题,创新性阐明了“沉积型、成岩型、裂缝型”三类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过自主研发,项目形成了智能评价和预测技术,显著提升了储层评价和预测工作效率,推动了川南页岩气的快速开发,对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项目的应用成果显著,支撑了《威远页岩气田年产40亿立方米优化调整开发方案》及多个页岩气区块的开发,新增页岩气产能100亿立方米,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通过将传统储层地质学认识与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大幅提高了优质储层的识别率和预测成功率,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未来建议进一步加强在智能化评价和大数据深度挖掘方面的研究,继续完善成果的普适性和可复制性,以推动技术在更多页岩气田中的应用。
主要创新点:
页岩气是我国天然气增储上产战略接替领域和主力军。作为国内首个万亿方储量、百亿方产量大型页岩气田,川南页岩气田页岩气储层认识不足、识别方法效率低,这一问题直接关乎到国内页岩气能源供应的生命线。本项目阐明了川南海相页岩形成于海进型陆表海浑水沉积环境,揭示了“沉积型、成岩型和裂缝型”3 类优质储层受控于“相对海平面高频变化、早成岩期生物石英及溶蚀作用和生烃增压形成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厘清了“沉积型优质储层分布于深水洼地沉积微相、成岩型优质储层形成于慢速浅埋成岩阶段、裂缝型优质储层分布于高 TOC 高成熟度烃源岩层段”优质储层形成机理,研发了高-过成熟度海相页岩优质储层智能评价预测技术。
产品主要用途、技术原理:
本成果通过融合传统储层地质学认识以及人工智能方法,促进了川南地区长宁、威远、渝西和昭通地区万亿立方米页岩气探明储量的发现以及川南新增页岩气 100 亿立方米产能的快速建设。优质页岩储层智能评价方法大幅提高了优质页岩储层识别率以及储层预测成功率,为国家油气体制改革、页岩气产业发展政策与标准制定、自然资源规划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产学研结合培养了-批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人才。本成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进一步推广前景巨大。
技术应用:
该项目首次阐明了川南海相页岩形成于海进型陆表海浑水沉积环境,揭示了“沉积型、成岩型和裂缝型”3 类优质储层受控于“相对海平面高频变化、早成岩期生物石英及溶蚀作用和生烃增压形成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并预测了不同类型优质储层的空间分布,优质储层平均识别率由 83%提升至 97%优质储层空间分布预测成功率由 75%提升至 90%。本项目形成了4 项关键技术,主要用途及技术原理如下:
一、多信息高分辨率地层自动划分识别技术
二、页岩沉积微识别技术
三、储层孔隙刻画和矿物识别技术
四、页岩优质储层预测与自动编图技术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 2024-07-06
- 《ECF国际周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