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ECF能源技术创新奖2024-勘探开采技术创新奖
获奖项目:陆相页岩油立体井网-缝网协同开发关键技术
获奖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项目名称:陆相页岩油立体井网-缝网协同开发关键技术
所属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编号:ECF-2024-SET-1011
项目主要参与人:雷征东 陶珍 纪东奇 彭缓缓 刘一杉 张广明 阎逸群 陶嘉平 刘雨奇
评审专家点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针对陆相页岩油储层复杂、开发难度大的问题,研发了立体井网-缝网协同开发技术体系,在可动性定量评价、水平井参数优化、井网设计及生产制度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成果显著提高了储量动用率和单井产量,支撑了庆城页岩油和吉木萨尔等油田的开发,提升了采收率,带来显著经济效益。项目通过精细地质建模和多参数协同优化,提供全生命周期技术支持,已在多个油田成功应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未来建议进一步完善井网与缝网协同优化设计。
主要创新点:
1:研发了高温高压微纳米流动可视化系统,形成了孔隙结构尺度融合的可动性评价方法,支撑开发甜点优选:
2:建立了考虑页理缝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形成了建模数模一体化水平井参数优化方法,为水平井着陆点及参数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3:构建了页岩油立体井网,缝网耦合多参数协同技术经济一体化优化方法,大幅提高储量动用程变:
4:形成了合理利用能量的地层-水平井井筒一体化评价技术,建立了多机理协同全周期生产制度优化方法
产品主要用途、技术原理:
本技术为一套适用于陆相页岩油开采的技术,包含:1.研发高温高压下赋存和流动的可视化实验方法,建立页岩油可动用性和基质动用界限评价方法,为开发甜点选择提供科学依据:2.建立了考虑页理缝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形成了地质工程建模数模一体化水平井参数优化方法,为水平井着陆点和差异化压裂模式提供了定量依据:3.基于立体交错布井模式,构建井网缝网多参数协同技术经济一体化优化方法,支撑采收率由 8%提高到 12.6%;4.建立了页岩油地层-水平井井简一体化节点流动评价方法,形成多机理协同全周期多阶段生产制度优化方法,支撑单并累积产量提高 30%。
技术应用:
1、陆相页岩油可动性定量评价技术:通过高精度、光场增强的纳流控芯片和强化绝热保护套和耐高压芯片夹持器设计,直观呈现高温高压下纳米孔隙内的流体状态,采用 CT 扫描、薄片实验、高压压汞、CO02 吸附、N2 吸附等实验形成了孔除结构全尺度评价方法,明确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明确了典型陆相页岩油可动孔喉下限为20nm,明显可动孔喉下限为 60nm,大于 60nm 孔喉贡献可动量占比达 别%。
2、水平井参数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技术:基于不同类型甜点储层地质特征和地质力学特征,建立的精细地质工程一体化三维地质力学模型,主要用于页岩油水平井并控和缝控储量评价,实现了页岩油甜点分布精细表征,确定了单井部署和压裂模式,降低了无效储层裂缝生长,支撑了水平井着陆点优化和差异化压裂,提高了优质甜点储层有效支撑裂缝体积。
3、兼颐效益动用和能量补充的立体井网设计技术:综合考虑多尺度、多相、多场耦合流动机理和机制,分析焖井、排采、自喷、转抽各阶段流态和多相渗流机理,建立多重介质多场耦合流动数学模型,模拟真实储层条件下的流体流动特征,优化缝网-并网耦合的平面井距和立体井网配置,支撑合理井网部署,大幅度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4、合理利用地层能量的全生命周期生产制度优化技术:建立了水平井井筒-地层裂缝一体化流动分析方法,以保障原油最佳流动状态为目标,形成了考虑支撑剂沉降风险、应力敏感、原油脱气、水锁等多机理协同优化方法,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分阶段生产制度,提高单井EUR(累计产油量)30%。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 2024-07-06
- 《ECF国际周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