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ECF能源技术创新奖-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获奖项目:陆相页岩油储层有机-无机协同演化及多尺度孔隙智能表征关键技术
获奖企业:长江大学、东北石油大学
项目名称:陆相页岩油储层有机-无机协同演化及多尺度孔隙智能表征关键技术
所属企业:长江大学、东北石油大学
获评奖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编号:ECF-2025-SET-1009
项目主要参与人:栾国强、曾芳、田善思、林建力、焦守喆

评审专家点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以陆相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创新研发“温压–应力–流体”多场耦合成岩模拟装置,系统揭示了有机质与矿物相互作用的协同演化机制,提出“矿物–有机质复合体”理论,填补了陆相页岩油成藏理论的空白。项目构建了全尺度孔隙智能表征体系,实现孔隙结构的高精度自动化识别与定量评价,显著提升了甜点预测与储层精细评价能力。成果在多个页岩油区块实现应用,带来数亿元经济效益,推动了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对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主要创新点:
本项目取得三大核心创新:
①自主研发“温压-应力-流体”多场耦合成岩模拟装置,实现页岩成岩全过程动态再现,支撑储层甜点预测:
②提出“矿物-有机质复合体”理论,首次从分子层面揭示有机质与矿物的协同作用及其对源一储系统的调控机制,推动页岩油成储机理研究:
③首创全尺度孔隙智能评价技术,整合多方法表征,实现孔隙结构高精度、自动化分析,识别效率提升3倍以上。项目成果为我国页岩油精细勘探、储层评价及绿色低碳开发提供原创性理论和核心技术支撑。
产品主要用途、技术原理:
本项目技术主要用于页岩油储层精细勘探、潜力评价与甜点预测,指导高效开发与绿色开采,提升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效率,为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提供支撑。技术原理包括三方面:一是自主研发“温压-应力-流体”多场耦合成岩模拟装置,动态再现页岩高温高压下的成岩演化全过程,揭示储层形成机制:二是提出“矿物-有机质复合体”理论,从分子层面解析矿物与有机质多重相互作用及其对生烃速率和储层发育的调控作用:三是首创全尺度孔智能评价技术,多方法联合,实现孔隙结构高精度自动化表征,为页岩油精细勘探与绿色开发提供原创性技术支撑。
技术应用:
1、页岩孔隙结构智能评价系统相关专利转让给湖州拉幔地质勘查技术有效公司,累计转让费用 53.5万。
2、页岩孔隙结构智能评价系统相关专利转让给湖州拉幔地质勘查技术有效公司,累计转让费用 53.5万。
3、页岩甜点智能评价技术被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应用,累计创造利润 588 万。
4、页岩甜点智能预测技术被中石化经纬公司应用,累计创造利润 35998.5万。
- 2025-07-09
- 焦点:《关于2025年度AI赋能非常规油气挑战赛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5-06-04
- 焦点:《关于开展2025年度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