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ECF能源技术创新奖-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获奖项目: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与大型油气勘探区预测技术
获奖企业: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项目名称: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与大型油气勘探区预测技术
所属企业: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获评奖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编号:ECF-2025-SET-1002
项目主要参与人:李茜、朱光有、张志遥、高和婷、李生、张杰志、陈思钰、黄月、贾凡琛、朱延庆

评审专家点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围绕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行业瓶颈,系统揭示了储层形成与演化机制,明确了主控因素,提出了原创性的地质理论与多尺度地质—地球物理协同预测技术体系。通过成岩流体识别、定年定温及高温高压模拟等创新手段,有效提升了储层预测精度。成果已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得到成功应用,支撑了深层天然气藏的重大勘探突破,显著促进了我国深层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布局优化。整体技术体系系统完善、创新性强、推广价值高,对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持续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主要创新点:
本项目系统揭示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演化机制,明确优质储层主控因素,构建了新型成因模式;创新研发了多尺度地质-地球物理协同预测技术,涵盖成岩流体识别、定年定温、高温高压模拟等关键方法;成功应用于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精确预测了优质储层分布与勘探潜力,支撑我国深层油气重大发现。项目发表论文 23 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18 项,出版专著 2 部
产品主要用途、技术原理:
本项目通过集成多尺度储层表征、高精度地球化学示踪、高分辨测井-三维地震成像及多维度地质建模分析技术,构建了克拉通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分布预测模型,突破了深层复杂地质条件下储层预测的精度瓶颈,解决了克拉通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的行业难题,精准刻画了深层-超深层优质储层空间分布,优选了大型油气勘探靶区,支撑了高效勘探部署,降低了深层钻井风险,为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应用:
上述关键技术已成功集成应用于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的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实践,精准预测了优质储层分布,优选了大型油气有利靶区,支撑了多口探井的突破,显著提升了勘探成功率和经济效益,为我国油气田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应用实践的结合,本项目有效破解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技术难题,技术体系具有推广至全球类似地质条件的潜力,为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2025-07-09
- 焦点:《关于2025年度AI赋能非常规油气挑战赛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5-06-04
- 焦点:《关于开展2025年度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