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获奖项目:南方杂构造带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获奖企业:长江大学
项目名称:南方杂构造带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所属企业:长江大学
获评奖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编号:ECF-2025-SET-1001
项目主要参与人:朱光有、陈粲、盛广龙、王雷、金吉能、肖七林、唐军、孟江辉、卢志远

评审专家点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聚焦南方复杂构造区深层页岩气地质与工程难题,系统开展了从赋存规律解析、甜点评价、可压性分级到压裂参数优化的全流程研究,形成了构造—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技术体系。成果在长宁—威远、江汉等页岩气田得到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产能与开发效率,具备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在地质机理创新、压裂模拟优化及示踪技术等方面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主要创新点:
项目针对南方复杂构造区深层页岩气地质与工程瓶颈,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实现了多方面突破:①揭示前寒武系-寒武系新层系页岩气赋存规律和控制机制:②建立融合 TOC 和化学动力学的深层孔隙度定量模型,创新应用方位 AVO梯度差技术精准刻画储层裂缝各向异性:③建立脆性指数-应力差异-断裂发育度的可压性分级标准:④研发基于全周期模拟与AI的压裂参数优化系统:⑤创新运用痕量化学示踪剂定量监测压裂段气水产量。
产品主要用途、技术原理:
多指标地球化学恢复古冷泉事件及有机质富集机理:通过融合总有机碳与化学动力学建立深层页岩孔隙度定量模型,应用方位AVO 梯度差技术解析裂缝各向异性,实现储层三维精细评价:创多参数可压性分级标准(脆性指数-应力差异-断裂发育度),利用全周期数值模拟与 AI 算法优化压裂参数设计:并通过痕量化学示踪剂动态监测压裂段气水产量,指导精准开发。上述技术可系统性解决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甜点”预测难、压裂效果差、开发效益低等难题,支撑深层页岩气高效勘探与商业化开发。
技术应用:
2023-2024年期间,中石油川庆钻探页岩气勘探项目部与长江大学围绕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压裂与动态监测相关的关键技术展开合作,进行了多个相关课题研究,在长宁威远地区页岩气田制定了压裂改造措施及井位部署方案。通过现场实施,压裂施工曲线拟合精度>90%,生产动态数据拟合精度大于90%;通过采用示踪剂资料对比,构建的井间压窜识别方法在压裂字母井间窜流通道识别准确率达 90%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增加气藏动用程度的目的,项目研究和应用为油气田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为页岩气藏深度挖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2025-07-09
- 焦点:《关于2025年度AI赋能非常规油气挑战赛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5-06-04
- 焦点:《关于开展2025年度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