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发布石油央企科研项目清单!资助强度超3400万!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指南(第二批)公告。
集成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 1200 万元/项,研究方向:
1.高钢级管道焊接过程多尺度多场耦合机理及组织性能优化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4的下属代码)
围绕高钢级管道环焊缝焊接特点,研究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合金元素扩散动力学、相场演变、非均质焊缝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关联关系等问题,构建环焊接头强度与韧性精准预测理论与技术体系,实现高钢级管道环焊接头性能精准预测,为新建管道本质安全提升提供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高钢级管道环焊接头合金元素的扩散行为研究
揭示高钢级管道环焊过程焊缝关键合金元素的扩散规律,建立焊缝合金元素扩散动力学计算模型;实现环焊缝区域合金元素分布的精准预测。
(2)高钢级管道焊接热-力场与组织演变
揭示热-力场耦合作用下焊缝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开展多层多道焊接工艺条件下焊缝显微组织演变研究,建立焊缝显微组织预测模型,实现环焊缝显微组织预测并进行实验验证。
(3)高钢级管道环焊接头强韧性预测模型构建
研究建立环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强韧性关系,构建环焊接头微观组织演化与宏观力学性能的跨尺度关联模型,揭示合金成分-焊接工艺-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协同演变规律,建立高钢级管道环焊缝性能多尺度集成预测模型。
(4)高钢级管道环焊接头强韧化控制技术研究
以多尺度集成模型预测焊区组织性能,以实际焊接实验结果验证、修正多尺度集成模型,提出母材、焊材、焊接工艺优化技术路径。
本集成项目的申请应同时包含上述4个研究内容。紧密围绕项目主题“高钢级管道焊接过程多尺度多场耦合机理及组织性能优化研究”开展深入和系统研究,预测成果应包括原理、方法、技术、论文和专利等。
2.输氢管道阻氢涂层阻氢机理与材料设计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4的下属代码)
针对在役天然气管道输氢过程中氢原子渗透引发的氢致失效等服役安全问题,开展纳米-微米-宏观多尺度涂层氢阻隔机理研究,形成阻氢涂层材料设计体系,并开展阻氢涂层材料制备与性能验证,为在役天然气管道掺氢、改输氢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阻氢涂层的多尺度阻隔机理研究
从纳米-微米-宏观层面多尺度开展涂层氢阻隔特性研究,阐明天然气输氢管道阻氢涂层实际服役环境下氢阻隔机制,建立涂层特性参数与氢扩散系数、氢陷阱密度的定量关系。
(2)梯度功能涂层的材料体系设计
从“成分-结构-性能”跨尺度建立阻氢涂层梯度功能涂层的材料设计框架。对功能涂层过渡层及功能涂层开展阻氢材料分子结构设计和优选,建立阻氢涂层"计算设计-工艺调控-性能验证"全链条构筑方法,形成基于多尺度缺陷调控的阻氢涂层性能动态优化体系,实现氢扩散屏障与力学承载性能的协同优化。
(3)阻氢涂料制备与性能验证技术研究
开发兼具氢扩散路径阻断与力学适配性的阻氢涂层体系和制备方法,建立阻氢涂层试验评价方法;阐明实际服役多元环境与阻氢涂层体系之间热-力-化多场耦合动态交互作用机制,建立实际服役工况下涂层寿命预测模型。
(4)在役管道阻氢涂层涂装技术研究
面向在役管道在线施工需求,研发适用于管道空间作业的涂装装备(管径适应范围610-1420mm),开发喷涂工艺,实现带压管道(≤15MPa)表面原位涂覆;评价现场涂装涂层界面阻氢效果,形成在役管道阻氢涂层工程化技术体系。
本集成项目的申请,应同时包含上述4个研究内容,紧密围绕主题“输氢管道阻氢涂层阻氢机理与材料设计研究”开展系统和深入研究,预期成果应包括原理、方法、技术、装置、软件、专利、论文等。
重点支持项目的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 260 万元/项
1.盐穴储氢多场耦合作用机制与储存潜力评价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4的下属代码)
针对盐穴储氢库长期密封性能劣化、深层盐穴围岩快速蠕变收缩、储氢潜力评价等难题,研究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氢气-卤水-围岩理化生反应规律、围岩蠕变损伤演化机制、氢气赋存状态及渗流机理、高温高压下金属材料氢致失效机理,形成盐穴储氢库密封性失效、围岩渐进破坏、储存潜力及金属临氢相容性等评价方法,为大规模盐穴储氢提供技术支撑。
2.油气管道工程多元融合管理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4的下属代码)
针对当前高钢级、大口径、高压力管道工程面临的管理问题,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技术创新、跨区域协同、风险防控、数字化等方面,揭示全寿命周期各类管理要素的交互作用机制及其耦合机理,建立“全国一张网”背景下管道工程技术、经济、质量、安全、环保等多维度融合管理理论与技术体系,形成适应中国能源战略需求的管道工程管理方法论。
3.大落差、长距离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甲醇传质及流动机理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4的下属代码)
针对大落差、长距离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甲醇混油和空化机理问题,研究甲醇-油相输送传质机理,探明甲醇-油相多状态流动规律,揭示甲醇与低相溶油相间力学作用机理,建立管道顺序输送甲醇空化和混油预测方法与模型、开发软件并试验验证。
4.长输管道多源监测检测数据融合与全长度实时力学响应分析方法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4的下属代码)
针对长输管道监测检测技术难以实时感知全长度管道变形及应力状态难题,研究地质沉降、滑坡、塌陷等地灾载荷下管道及环焊缝的力学行为,揭示典型地灾区域特征对管道力学响应的作用机制,探究数据对齐后管道应力应变监测检测数据与地表位移监测数据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多源监测检测数据关联性的全长度管道力学响应求解方法。
(一)申请人条件。
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本联合基金项目采取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时间为2025年5月25日至5月30日16时。
2.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公平竞争。鼓励申请人与联合资助方下属研发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对于合作研究项目,应当在申请书中明确合作各方的合作内容、主要分工等。集成项目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4个(依托单位+合作单位1+合作单位2+合作单位3+合作单位4),资助期限为4年;重点支持项目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依托单位+合作单位1+合作单位2),资助期限为4年。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 1 项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
4.申请人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简称信息系统),采用在线方式撰写申请书。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
5.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联合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申请代码 1”应按照本联合基金项目指南要求选择,“申请代码 2”根据项目研究领域自主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领域信息”根据项目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领域名称,如“石油化工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根据项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方向名称,如“1. 高钢级管道焊接过程多尺度多场耦合机理及组织性能优化研究”。
6.申请项目应当符合本项目指南的资助范围与要求。申请人按照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联合基金项目相关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7.资助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软件、专利、获奖及成果报道等,应当注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资助和项目批准号或作有关说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促进项目数据共享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8.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函、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5年5月30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
联系人:王啸天 李志兰
电话:010-62328041,62329897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
联系人:孙云峰 马江涛
电话:010-87981934,87981937

-
中石油创新驱动煤岩气开发新突破!2025-05-07
-
江苏油田部署 “AI+” 行动,聚焦五大场景应用!2025-05-07
-
全面替代!长庆油田“氢代油”钻井试验新突破!2025-05-07
-
三项行业报告发布!我国页岩油气开发已全流程升级!2025-05-06
-
七篇青年一作论文荣获油气行业大奖!2025-05-06
-
以青年之力,破能源之局!2025-05-05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 2024-07-06
- 《ECF国际周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