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针对煤层气开发举行全方位新闻发布!
5月7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煤田地质工作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安全是矿山生产的重中之重。省煤田地质局是如何发挥地质技术优势,有效防范矿山安全潜在风险的?李小彦:山东是矿产资源大省,矿山数量众多,其中,煤矿80余处,致灾风险主要是顶板、冲击地压、水害等,非煤矿山600余处,致灾风险主要是冒顶片帮、水害、岩爆等,矿山安全防范压力大。省煤田地质局立足优势积极作为,为全省矿山安全提供坚实的地质服务支撑,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综合研判。联合省政府研究室、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省能源局等部门单位,广聚知名专家组建专业调研组,深入重点市及主管部门、高校院所、矿山企业等17家部门单位,对全省矿山隐蔽致灾因素展开深入调研与综合研判,摸清了全省矿山分布及地质特点,深入分析了地质环境致灾主要类型,指出了在矿山安全地质环境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快推进区域性普查治理、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科技兴安水平、督促矿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应急救援装备与队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 二是全面体检、对症施治。在全省主要产煤地市开展了区域性隐蔽致灾因素项目普查,查明老窑、采空区积水、导水裂缝带、瓦斯富集区、冲击地压等各类致灾因素,归纳总结区域性地质灾害致灾规律,为产煤区矿企实施灾害探查、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了关键依据,助力地方加快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转型。服务省内矿山企业,承担重点矿企30余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项目。针对矿山隐蔽致灾因素与治理研究,正在开展硬厚岩层下巷道围岩动力响应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等项目,为推动全省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三是聚才引智、建言献策。拥有深部冲击地压灾害评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非煤矿山隐蔽致灾评估与防控重点实验室等矿山安全科研平台,为科研工作提供坚实基础。聚焦矿山隐蔽致灾因素领域,广泛汇聚高层次人才及各专业领域专家,构建技术指导与支持体系。正在筹备国家级矿山安全生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高级研修班,针对深部开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邀请院士专家作专题授课,交流最新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技术应用成果。
刚才提到,煤层气是重要的能源矿产,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风险。请问,省煤田地质局是如何在开发利用这一资源的同时,又有效防治灾害发生的?杨平:相对于煤层气,大家对它另外一个名字可能更为熟悉,那就是瓦斯,它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气体。一方面,瓦斯存在爆炸与突出等潜在大风险,是威胁矿井安全的“头号大敌”,其爆炸产生的高温瞬间可达1850℃以上,释放的爆炸能量破坏巷道设施并引发冒顶或坍塌,严重威胁着矿井生产、矿工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瓦斯又属非常规天然气,兼具重要经济和环保价值,是关键的战略资源。近年来,省煤田地质局在瓦斯灾害防治和煤层气开发利用领域深耕细钻,完成了“变害为宝”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一是聚焦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成立全省首家矿山瓦斯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提高瓦斯抽采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降低治理成本等技术难题,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开展了“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增透高效瓦斯抽采关键技术理论研究”等4个科研项目。其中,在破解传统水力联动机械造穴机械刀臂展开缓慢、造穴直径偏小等技术方面,历经3次迭代研制成功新型水力联动机械造穴装置,孔内造穴直径达700毫米,煤壁内平均展开时间仅需约5分钟,较原机械割刀1小时展开时间提高12倍,煤段内施工效率是水力冲孔工艺的3倍。该装置目前已完成工业化试验,穿层瓦斯治理钻孔施工台效由800米/月提升至1900米/月,大大增强了抽采效果,降低了煤层瓦斯含量与压力,减少了瓦斯突出风险,累计解放5000余万吨煤炭资源。
- 二是聚焦煤层气开发利用,在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地施工地面煤层气抽排井97口,钻探进尺11.7万米,完成工程产值累计近2亿元,实现降低瓦斯灾害与提高煤层气产量及利用效率的“双赢”。同时,开展井下瓦斯开发利用技术攻关与实践,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难题,完成了井下瓦斯钻探进尺70余万米,抽采瓦斯纯量逾1000万立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万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 三是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参与编制《煤层穿层钻孔水力冲孔技术规范》等国家能源行业规范2项,获相关领域专利授权30余项,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协同卸压增透关键技术及装备等科研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地面瓦斯采动井与井下穿层钻孔区域治理,与集预测、预防、设计、施工、评价于一体的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体系,拓展了煤矿生命周期地质技术服务新领域。其中,封孔新技术研究通过集中多项技术优势,实现了瓦斯抽采钻孔带压钻屑回填高效封孔关键技术突破,使封孔时间及成本节省超50%,封孔成功率达到98%以上,瓦斯浓度、抽采流量明显提升,钻孔有效抽采时间大大延长。
改革创新是推动高水平安全的重要保障。请问,省煤田地质局在推动地质改革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下一步将如何更好走好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张玉洪:省煤田地质局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创新、开放的部署要求,以高质量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一是科技创新成果多点突破。科技投入达到年度到账事业收入的2.9%,集中力量做强做优29个重点管理科研创新平台,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建山东省矿井上下导航与监测重点实验室,新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1个创新工作室获全省创新工作室赛道省级决赛第一名。主持或参与国家科研项目6项、省部科研项目8项,发布标准、规范10项,取得发明专利88项,在多个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1项综合物探找煤技术获全国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为全国地勘行业唯一获奖的煤炭科技成果。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优质地质报告奖项45项,其中特等奖2项,占该奖项全国总数的1/4。
- 二是人才引育效能持续提升。深入推进人才引育创新工程,引进院士2名、专业技术二级岗专家2名,高质量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多个个人、团队荣获自然资源部地质找矿青年科技人才或后备青年科技人才、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2024年度煤炭青年科技奖等称号,22人次获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技术能手等表彰,2个团队、5人入选全省自然资源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高质量人才数量更具规模。
- 三是合作开放格局不断扩大。与10余地市、部门、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全面合作协议。举办1个国家级、2个省级高级研修班,学术交流成果丰硕。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北欧、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参与国际实验室间研究,服务马六甲郑和文化馆将军井水质检测,煤质检测数据被煤和焦炭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检测水平走在了国际前列。
下一步,省煤田地质局将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富铁矿找矿、生态修复等6大领域,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地质技术深度融合。推进平台升级与成果转化,重点建设矿山隐蔽致灾、深部找矿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施高端人才“提升行动”,申报隐蔽致灾、盐穴储能、煤中战略性金属矿产等高层次创新团队。开展“合作落实年”活动,建立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清单,大力推进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在打造高水平安全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强保障上再建新功。

版权声明:稿件为ECF国际页岩气论坛(www.energychinaforum.com)负责编译,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