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油页岩开采研发中心2025年度开放基金课题开始申请!

2025-07-16 浏览:7

来源: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油页岩开采研发中心成立于2018年7月,主要致力于油页岩资源绿色、低碳、安全和高效开发。油页岩开采研发中心坚持“开放、联合、竞争”的发展理念,为了推动油页岩勘探开发工程理论与技术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更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培养本领域的科技人才,特面向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设立开放基金。特此公布2025年度国家油页岩开采研发中心开放基金课题申报指南,欢迎积极申请。

基金重点资助方向

1、微流伴注电加热原位开采大尺寸物理模拟研究

设立目的:针对深部油页岩电加热开采工艺,开展电加热原位开采大尺寸物理模拟试验,通过原位条件下的深部微流伴注电加热油页岩单井热解模拟实验,研究揭示其温度场、应力场和孔隙压力场的演化规律,并获得不同工况下的油气产出规律,进而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预期成果:1.阐明深部大尺寸油页岩原位电加热温度场分布特征;2.获得单井电加热油气产出规律;3.给出深部油页岩单井电加热的优化工艺参数。


2、典型盆地油页岩原位可采资源评价关键地质参数研究

设立目的:针对油页岩原位开采资源,研究油页岩矿床地质参数和原位条件下的有机质转化机理,确定原位可采资源评价关键地质参数。

预期成果:1.原位开发油页岩矿床地质参数;2.原位条件下的有机质转化机理;3.油页岩原位可采资源关键地质参数。


3、水-岩-热多场耦合作用下油页岩压裂裂缝扩展和增渗机制

设立目的:在油页岩压后原位转化开采全过程中,地层环境下的水-岩-热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极为复杂,目前缺乏水-岩-热多场耦合条件下油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动态扩展模型,宏观、细观及微观多尺度渗流过程的时空演化规律难以精确刻画。因此需要通过研究,深入揭示水-岩-热多场耦合作用下油页岩压裂裂缝扩展规律与增渗机制。

预期成果:1.阐明水-岩-热多场耦合作用裂缝扩展规律;2.揭示水-岩-热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变化;3.明确水-岩-热多场耦合作用下储层增渗演化机制。


4、井网调控下油页岩原位转化热波及数值模拟研究

设立目的:针对当前油页岩原位转化方案设计中协同机制不明、热场调控精度不足的问题,需建立融合多井型差异特征的井网调控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井网热场调控的协同规律,量化不同井型组合对孔渗参数场演化的差异化影响,最终形成提高油页岩自生热原位转化热波及体积的群井增效方法,为预测开发效果、优化井网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预期成果:1.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开发的数值模拟方法、孔渗参数场变化规律、产量预测方法及提高热波及体积方法;2.获得影响开采效果的敏感因素,确定目标区块有效开采的最优工况。


5、原位开采伴生腐蚀气体演化规律及腐蚀防控技术研究

设立目的:原位开采油页岩过程的苛刻工况导致油套管面临腐蚀风险,因此需要构建热采关键工艺参数与腐蚀性气体组分含量间的关联模型,结合油套管腐蚀预测技术,形成"管材优选+工艺调控"的综合防控方法,确保热采管柱长期服役的安全性。

预期成果:1.明确油页岩热采伴生腐蚀性气体演化规律;2.建立油页岩热采环境腐蚀速率预测方法;3.形成热采管柱的腐蚀风险防控策略。


6、低熟页岩原位转化持续起效催化工艺研究

设立目的:油页岩原位热解产物通常富含较多的沥青质,流动性差,不利于开采和后续处理。催化材料可促进热解产物中大分子的裂解。因此,有必要开展催化材料的构筑,明确催化过程的科学机制,优化油页岩催化转化工艺参数。

预期成果:1.实现可持续起效催化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调控;2.诠释材料催化过程的科学机制;3.确定油页岩催化热化学转化过程的工艺参数。


7、油页岩井组联动注采调控机理及工艺研究

设立目的:油页岩井组模式原位转化存在井间窜流短路和储层堵塞等技术难题,需要开展油页岩自生热原位转化井组联动注采实验研究,揭示油气产物在地层孔隙、裂缝中的流动与运移规律,阐明热短路及井组联动增渗解堵机制,实现井组模式自生热原位转化的高效调控。

预期成果:1.揭示油气产物在地层孔隙、裂缝中的流动与运移规律;2.阐明热短路及井组联动增渗解堵机制;3.油页岩自生热原位转化井组联动解堵增产加热工艺。


8、高温高压水相环境中低熟页岩原位转化机理研究

设立目的:高温高压水相环境能显著降低低熟页岩中有机质转化活化能,促进干酪根向高价值轻质组分转化,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原位开采技术。开展高温高压水相环境原位转化机理研究,构建宏观与微观动力学模型,为优化开采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预期成果:1.揭示高温高压水相环境中不同工况参数、矿物组分与催化剂下低熟页岩中有机质转化规律和产物组分转化反应机理;2.阐明高温高压水相环境对低熟页岩孔隙特性的作用机理及演化规律;3.构建高温高压水相环境低熟页岩有机质转化宏观与微观动力学模型,并形成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与催化剂条件下低熟页岩有机质转化率图版。


9、禹城洼陷不同岩相页岩原位转化生烃机理研究

设立目的:针对不同岩相中-低熟页岩,综合采用高压釜-黄金管生烃热模拟和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原位热转化过程,并与自然演化样品成烃热演化规律进行对比,明确不同岩相页岩的生烃演化行为差异,揭示不同岩相页岩生烃产物特征及机理,为济阳坳陷中低熟页岩原位转化选区提供依据。

预期成果:1.不同岩相页岩自然演化、生烃热模拟与反应分子模拟生烃转化过程中生烃产率和组分演化特征;2.揭示不同岩相页岩生烃演化机制,建立生烃动力学模型;3.分析不同岩相生烃差异性,并优选有利原位转化目标区(层)。


10、低熟页岩地下转化多相跨尺度传热传质耦合模拟及软件研发

设立目的:低熟页岩地下转化过程复杂,涉及到加热过程中固/液/气相有机质温度场、压力场、浓度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及演化规律,储层孔渗物性的动态变化,还可能涉及大规模压裂后流体注入、相变、多尺度流动介质的对流扩散等问题。在结合前期室内实验规律和矿场试验基础上,有必要构建低熟页岩地下转化储层物性动态变化模型、多相跨尺度渗流-传热-传质耦合模型,开发地下转化多相跨尺度传热传质耦合模拟软件。

预期成果:1.构建低熟页岩地下转化储层物性动态变化及相平衡模型;2.构建低熟页岩地下转化多相跨尺度渗流-传热-传质耦合模型;3.开发低熟页岩地下转化数值模拟软件。


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者根据本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报指南自由申请,不符合资助方向的不予受理。拟申请课题要论述清晰、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

2. 资助项目申请人需具备以下条件:

(1)石勘院对申请人在同一研究周期仅资助一个开放基金,正在承担石勘院委托的开放基金项目或外协项目且尚未结题的申请人不得申报本年度开放基金课题;

(2)原则上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具有博士学位;3.作为项目长或技术首席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3)申请人需为申报单位的正式员工。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在站博士后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

3. 本年度资助课题的执行期不超过2年,单个课题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50万元,具体资助金额请进入申报系统查看。

4. 本次项目申报受理日期截止到2025年8月1日。请登录网址http://39.105.218.113:8988/home进行申报,系统仅支持谷歌浏览器。

5、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课题,运行期间形成的知识产权成果归实验室所有。


国家油页岩开采研发中心

联系方式

(1)课题联系人

赵老师 010-56608049

zhaodandi.syky@sinopec.com

杨老师 010-56608081

yanglh.syky@sinopec.com


(2)招标联系人

崔老师:010-56608341

cuirui.syky@sinopec.com


(3)平台技术支持

李老师:13717953963


供稿:陈昱辛 赵丹迪


版权声明:稿件为ECF国际页岩气论坛(www.energychinaforum.com)负责编译,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陈昱辛 赵丹迪    新闻时间:2025-07-16

返回列表
回顶部
留言

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公司名称*
反馈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