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工业的"最强大脑":智能化转型的生存之战

2025-07-28 浏览:42

来源: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

640.webp.jpg

这篇关于人工智能在油气行业应用的论文,以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行业面临的生存危机——东北某油田电能消耗占比高达总能耗三分之一,这一数字犹如一记警钟,宣告着传统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在"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双重压力下,智能化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关乎行业存亡的必由之路。

图1展示的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消费量剪刀差,直观呈现了能源结构的不可逆变革。当新能源占比逐年攀升时,油气行业若不能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降本减碳"的双重突破,必将丧失市场竞争力。文中揭示的"高含水期开发成本激增"困境,正是倒逼行业变革的典型例证。


图片
图1 2015-2023年间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消费量对比图


文中介绍的智能间抽技术应用案例尤为震撼。传统间抽制度制定需要复杂人工测算,而基于AI算法的预测模型可将决策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7分钟,这种效率跃升正是智能化价值的生动体现。如图2所示的分布式储能系统,通过智能调度实现风光电能的精准消纳,为解决新能源间歇性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图片
图2 分布式储能系统结构图


论文第三部分提出的"云边协同"技术架构尤为关键。在油价波动加剧的今天,只有通过实时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动态优化。作者构建的混合能耗预测模型(如图3所示),将深度学习与传统机理模型融合,这种"双轮驱动"模式正是破解油气复杂系统难题的密钥。


图片


图3 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

掩卷深思,油气智能化已超越技术升级范畴,成为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命题。当传统经验逼近极限时,唯有通过人工智能重构生产逻辑,才能释放老油田剩余潜力、降低新能源应用成本。这场转型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培养既懂地质油藏又精通算法的复合型人才。时间不等人,油气智能化的竞赛已经鸣枪,慢进亦是退。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

编辑:乔安

欢迎转载,转载请写明出处。



版权声明:稿件为ECF国际页岩气论坛(www.energychinaforum.com)负责编译,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ECF    新闻时间:2025-07-28

返回列表
回顶部
留言

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公司名称*
反馈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