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压缩5600万!我国压裂技术三大技术革新!

2025-08-10 浏览:471

来源:ECF国际页岩气论坛

压裂技术(全称“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向油气井中注入高压液体,使地层岩石产生裂缝,从而提高油气渗流能力和采收率的增产技术。它广泛应用于页岩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尤其适用于地层渗透率低、天然产能弱的储层。是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流技术。

中国压裂技术的经济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开发难度极高的非常规资源的破解能力。中国陆相页岩普遍埋深超过3500米,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针对这一现状,石油企业因地制宜创新出一系列适应本土的压裂工艺。以中石化吉木萨尔页岩油为例,通过“立体开发井网”技术将单井成本从1.2亿元压缩至4600万元,降幅高达62%。长庆油田则利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模式,将致密油单井产量翻倍,并建成国内最大的立体开发区,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


Part.01

配套装备的国产化


配套装备的国产化在加速推进,显著降低成本并增强自主可控能力。DMS可溶球座工具费用较进口产品下降超过一半;电驱压裂设备实现批量作业,具备降本与减碳双重价值;国产旋转导向钻头在超深井中成功应用,价格仅为进口的1/44。这些突破有效降低了工程投入,并推动了整个压裂装备产业链的成长与更新


Part.02

增强老油田的潜力开发


压裂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极大激活了老油田的剩余潜力。例如,辽河油田通过“七个一千”工程,仅2025年上半年就增产原油22.7万吨,恢复储量近7000万吨。通过技术改进与工艺优化,压裂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使自然递减率得以控制,推动老油田焕发新生。


Part.03

增强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投入产出比


在经济性方面,压裂技术显著改善了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投入产出比。西南地区页岩气单井成本已降至5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4年。通过“工厂化作业”模式,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开发成本已逼近甚至低于美国。与之配套的装备市场亦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2030年中国年压裂设备需求将达150亿元。


尽管进展显著,中国仍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复杂地质环境限制了裂缝延伸与单井产量,整体采收率仍显著低于美国。技术复制性不强、压裂能耗高、碳排放压力大等问题仍制约进一步突破。此外,中国在数字化压裂方面尚处起步阶段,尽管央企已开始构建智能压裂平台与AI地质建模系统,但核心传感器和算法仍需持续攻关。

为此,中国正加快推动技术、管理与绿色转型的协同突围。压裂作业全面向电驱化升级,减少碳排放;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技术在多个区块试验应用,实现增产与减排的双赢;数字化平台如“六个一”系统正优化作业流程,将工厂化压裂效率提升超11%。压裂理念也从追求短期高产转向追求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强调储量动用、开发效率与环境共同作用。



版权声明:稿件为ECF国际页岩气论坛(www.energychinaforum.com)负责编译,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新闻时间:2025-08-10

返回列表
回顶部
留言

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公司名称*
反馈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