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三桶油12人入选大国工匠!
9月23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开幕。会上正式发布了首批200位大国工匠人才名单。本届大会以“匠心铸梦,向新而行”为主题,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集中展示大国工匠和广大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卓越贡献与创新成果,吸引了265名大国工匠、各级工匠人才以及专家学者等嘉宾共800多人参加。
根据公示名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桶油”共12人入选。具体信息如下: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数字化运维中心数控运维室数字化运维工,首席技师刘可夫坚守油田生产电力保障和数字化运维一线23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龙江工匠”等荣誉称号。
作为大庆油田刘可夫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刘可夫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生产难题,不断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解决各项生产难题,累计完成187项生产检修设备技术改进,创造经济效益千万余元,取得15项国家专利,12项成果获推广应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井下作业与工具研究所现场工艺岗,首席技师长
杨义兴,1976年出生,从事修井工作30年,靠着能窥探千米井下的“火眼金睛”和在超狭小空间里“手术”的灵巧双手,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首席技师杨义兴成功让1300多口油井“起死回生”,被大家誉为“油井神医”。杨义兴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带徒名师、甘肃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作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先后参加10多个油田的开发建设,首创研发特色工具14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成果39项,授权专利37件,出版专著3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工作室领衔人、技能专家,首席技师
刘辉,1971年出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刘辉30余年的坚守,30余项各级荣誉,49项国家专利……让这名天然气开采行业一线技术工人杰出代表,名声远扬。先后获得重庆气矿“技术标兵”、“西南油气田技术能手”、“重庆气矿劳模”等荣誉称号。“刘辉阻断式清管作业法”获评以个人命名的集团公司绝招绝技。解决“气田水质差导致排污系统故障率高”等集团公司、企业级难题4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千万余元。40余项一线技能攻关项目、近百项创新成果、3本标准及教材的编著,将这名扎根基层的技术员,打造成为石油一线的“硬核”担当,领航一线石油技术。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维修一班采油工,首席技师
张义铁,1980年出生,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张义铁创新工作室联盟领衔人,集团公司采油工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采油工作28年来,始终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牵头研制出新型闸门铜套、立式自动高压加药泵等115项技术成果,提出增效措施229条,获得国家专利40项,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7000多万元。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青工、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楚天名匠等荣誉称号。2021年6月,在全国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华技能大奖”。2021年,江汉油田创建成立张义铁创新工作室联盟,由张义铁发起技师“牵手”行动,组建成立创新联盟,努力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联盟培养出了42名技师、10名省部级技术能手,21人在省部级以上技能和业务竞赛中获奖,他用行动诠释了“大国工匠”的深刻内涵,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重油芳烃部操作工,中国石化操作技能大师、首席技师吴金源,1970年出生。中国石化茂名石化首席技师,集团公司技能大师。曾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好人、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广东省南粤工匠、中国石化劳动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扎根一线35年,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技能大师,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他先后参与多套石化重大装置特别是参与国内首套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的建设和生产。他摸索出的操作法在石化行业加氢系统广泛推广。他带徒60多名,其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先后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参与重大创新创效项目10多项,创效近亿元。他曾作为参与和推动广东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相关方面的20名代表之一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采油工,首席技师
唐守忠,1970年出生,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采油特级技师,集团公司采油工技能大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工作36年来,他立足岗位痴心钻研、公关破题,主持编著《大国工匠工作法-唐守忠工作法》等技术专著5部,发表专业技术论文70篇;首创24项绝招绝活与先进操作法,自主完成136项局级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其中国家专利46项、全国优秀质量管理成果3项、省部级成果52项,累积为企业降本增效1亿多元。他先后培养技术能手214人,其中有40人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职业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72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领衔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个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齐鲁大工匠、石化名匠、鲁班首席工匠、山东省首席技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第一作业区中压加氢装置操作工,首席技师
刘劲松,1976年出生,中国石化燕山石化炼油厂特级技师,集团公司加氢裂化工技能大师。工作28年来,他始终沉在生产一线,专注加氢技术,一次又一次向技术难关发起冲锋,解决生产难题数十项,提出优化建议100余项,创造效益1000余万元;指导美孚技术的润滑油加氢装置投产和为北京冬奥会提前提供氢燃料的氢能源装置开车,参加《国家职业标准》和《石油化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审核。他2004年荣获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第3名,2022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2023年获评中国石化首席技师,他领衔的刘劲松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石油石化系统职工“三创”创新工作室、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指导石化系统内临氢装置开停工30余次,解决生产难题50余项,组织实施20项技术改造和生产优化,累计为企业创造收益6700余万元。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机械设备部仪表控制协调员、特级技师张肇宏,1972年出生,福建炼化公司权属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仪控协调员、特级技师。从事石油化工行业仪表维护和管理工作34年,他勤于钻研,解决技术难题。他围绕企业设备管理难点潜心钻研,主导解决了18台进口阀门与定位器不匹配大幅波动、乙烯三机组跳车电磁阀控制电源优化改造、大型机组测温仪表漏油等难题。他秉持匠心,引领创新创效。他领衔“张肇宏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导完成17项省部级以上创新成果并获奖。他从一名普通技工,逐步成长为首届八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一崖城作业公司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首席技师
李治参与重大项目20余项,全力支持保障“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安全顺利投产,全面达产;牵头开展“深海一号”智能气田建设,助力“深海一号”获评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建立智能气田企校联合实验室,建立“两级技能专家领衔攻关—技能创新工作室联合破题—高技能人才揭榜领题”创新攻关机制,主导开展“锚链聚酯缆复合系泊系统完整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公司人才队伍“技能+智能+技术”多能融合发展;建立深水气田水下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技术体系和深水水下流动保障运维人才培训体系,持续强化深水运维人才队伍建设质效。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智能制造分公司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高级工程师、首席技师
刘海林先后参与了“深海一号”、渤中19-6等50余个重要工程项目建设,他自创“镜面盲焊”等7项技能,夺得首届“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第一名;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我国首条双金属复合海管焊接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攻克超深水海底管线焊接等20多项技术难题;完成50多项焊接技术革新,解决焊接操作革新问题近百项。
其领衔的刘海林海洋工程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中国海油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电焊工技师、高级技师60余人、各类大赛冠军18人次,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科研课题5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
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装置保运部机械检修班班长,助理工程师、特级技师
李保林17年始终扎根生产一线,累计完成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压缩机组检修46台次,解决各类故障240余项,助力年产60万吨甲醇装置长周期运行674天,刷新同类装置全国长周期运行纪录;完成40余次紧急抢险作业,避免6次装置非计划停车;成功实施10多项技术攻关。
李保林曾获“全国技术能手”“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青年五四奖章”“海油工匠”“中国海油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组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技能专家,高级工程师、首席技师
陈可营深耕海洋油气生产一线,参与11个海上平台的建造、试生产;面对非常规状态下的单点解脱作业,与团队坚守现场开展解脱方案攻关,首次通过浮筒注水,历时106小时实现非常规状态下的单点解脱,创造了同类作业最短纪录,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主导首套海上余热发电装置调试投用工作,开展18项技术攻关,实现了装置稳定运行。陈可营成立海洋油气开采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开展培训达万余学时,累计承担技能攻坚任务超千项,成果转化国家专利126项。《陈可营工作法——海洋油气生产绿色数智化设计与应用》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推动海洋油气开采事业向智能化、绿色低碳化发展。

版权声明:稿件为ECF国际页岩气论坛(www.energychinaforum.com)负责编译,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