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团队主导!我国能源行业这项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即将发布!

2025-10-09 浏览:69

来源:ECF国际页岩气论坛

十年创新见证能源未来

10 月 22 日结果即将揭晓,一起见证能源未来!

从页岩气到 AI,从钻头到算法——

十年评审,记录中国非常规能源的创新轨迹。



一、十年,一场关于“创新”的长跑

2025 年诺贝尔奖的评选再次提醒我们:

真正的创新,不止是灵光乍现,而是可验证、可持续、能改变世界的体系性突

破。十年来,ECF 能源技术创新奖一直在做同样的事——以科学、公正的评审体系,记录并见证中国能源科技从“探索”走向“引领”的全过程。

十年后,“创新”二字已被重新定义。

它不再只是技术层面的进步,而是产业体系的重构、能源结构的再平衡。

从页岩到 AI,从地层到数据,从工程到智能,中国的非常规能源创新,正在完成一次结构性的跃迁。


这十年,不只是一个产业的成长周期,

更是一群科研人和企业家共同穿越不确定性的十年。


二、奖项的意义:从荣誉到行业“晴雨表”


 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联合主办,并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的 ECF能源技术创新奖,自 2016 年设立以来,已连续十届。

它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对一个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持续验证。


“一个领域的成熟,不取决于奖项的数量,而在于它是否建立了可持续的公信体系。”


三、十年数据:创新的方向,正在改变



截至 2024 年,奖项共吸引来自 12 个国家与地区、100+单位 的参与。


技术重心经历了三阶段演化  


  • 第一阶段(2016–2018):工程主导——压裂增产、完井提效;

  • 第二阶段(2019–2021):智能崛起——AI 测井、数字孪生、云协同;

  • 第三阶段(2022–2024):低碳融合——CCUS、储能系统、氢能与地热耦合。


数据趋势                       


  • 工程类创新占比从 68% 降至 42%,进入“质优化”阶段;

  • 智能化与数字能源类占比增长近四倍,成为创新主力;

  • 低碳与储能类创新从 2% 升至 11%,体现能源转型动能;

  • 青年科研人员主导的项目超过 30%,创新力量加速代际更新。


创新的重心,正从

“地层深度”转向“系统宽度”

“工具突破”转向“智能决策”

“单点优化”走向“产业协同”


图 1|九年趋势:创新动能占比演化(2016–2024)

1759997898280093254.jpg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进化,更是一场认知的跃迁——

标志着中国能源创新思维的深刻转变:

从“工程导向”迈向“数据驱动”,

从“本地优化”走向“全球共识”。



四、创新的格局:从单点突破到多元共创


申报主体结构的演化


科研院所:42% → 38%

工程公司:30% → 33%

创新企业:10% → 22%


“创新力量正在从‘单一体系’走向‘多元共创’,

形成了央企主导 + 科研支撑 + 企业突破 + 国际协同’的新格局。”


能源创新的驱动力,

已不再只来自“巨头实验室”,

而是来自系统协作:

科研院校定义原理,企业推动落地,国际伙伴共同验证。


图 2|申报主体结构:科研—工程—企业协同

1759997912230084858.jpg


五、评审纪实:权威、专业与热度同在


本届评审由院士领衔的专家组组成,

覆盖地质、钻完井、AI 数字化、储能、材料及低碳能源等方向。

每一次讨论都在探寻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创新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真正的创新,不是技术炫技,而是能改变行业效率与可持续性的系统改进。”


“一个领域的成熟,不取决于奖项的数量,而在于它是否建立了可持续的公信体系。”



六、国际视角:能源创新的“中国窗口”


“从技术转化到国际评估体系,中国的创新叙事正在进入全球能源体系的核心话语区。”

中国,不再只是能源技术的参与者,而正在成为创新标准与未来场景的定义者。



七、创新案例纪实(节选)



民营企业的突破:

一款高强度自悬浮支撑剂在低黏压裂液中实现“自然悬浮”,打破国外材料垄断,推动绿色压裂新路径。

高校青年团队的探索:

基于 AI 的地层建模系统将预测精度提升至传统方法的两倍,并已进入国家示范工程应用。


这些项目代表着中国非常规能源从“模仿”走向“原创”的坚实步伐。



康玉柱院士:十年的专业积累与责任

“十年来,ECF 能源技术创新奖坚持科学、公正、独立评审, 形成系统的专家库与评价体系。 获奖成果覆盖非常规油气、氢能、地热、CCUS、数字化等多个方向, 部分成果已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应用。 该奖项填补了我国社会科技奖励体系中非常规能源领域的空白, 对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原创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 节选自康玉柱院士评审意见

这段话,不仅是对专家组的肯定,

更是对所有申报人的尊重与鼓励。



趋势洞察:未来的五个方向


  • 智能压裂与数字孪生井网

  • AI 地层建模与智能决策系统

  • CCUS 与储能系统集成

  • 新能源与非常规耦合开发

  • 数据驱动的地质认知与能效优化



给未来申报者的三句话



  • 不怕小,只要真创新。

创新奖看原创与应用,而非规模。


  • 数据要实,逻辑要清。

一项技术的价值,在数据中见分晓。


  • 合作是创新的加速器。

越来越多的获奖项目来自联合攻关。




让我们共同见证能源未来


十年的创新评审,是一份沉甸甸的时间答卷,也是中国非常规能源从“探索”到“引领”的缩影。

 第十届 ECF 能源技术创新奖结果即将揭晓,颁奖仪式时间:10 月 22 日 · 上海科学会堂


“创新没有终点

只有下一次更远的出发。”

十年只是序章

当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浪潮来临

ECF 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为中国非常规能源写下下一个十年。

Energy China Forum 

国际页岩气论坛

十年创新 · 因你而不凡

评审结果将于 10 月 22 日

在ECF2025第十五届亚太页岩油气暨非常规能源大会开幕式上隆重公布并颁奖。



大会时间:2025年10月22–24日 

地点:中国 · 上海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21-54383583, 18917978976(微信同号)18016234509(微信同号)18917248413(微信同号)

邮箱:ecf2@energychinaforum.com 

网址:http://2025.energychinaforum.com/ 

正式通知下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正式通知。 

ECF2025非常规能源大会线上报名通道: 

图片


版权声明:稿件为ECF国际页岩气论坛(www.energychinaforum.com)负责编译,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新闻时间:2025-10-09

返回列表
回顶部
留言

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公司名称*
反馈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