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纳米驱油!这场会议干货满满
10月23日-24日,2025年度纳米智能驱油技术研讨会暨纳米化学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召开。
会议以纳米化学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为依托打造纳米智能驱油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纳米智能驱油技术与生产一线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积蓄澎湃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士义、集团公司教授张建军、长庆油田公司相关工作负责人以及来自中科院、中海油等14家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靖边区域作为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核心阵地,承载着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重要使命。当前,该区域已进入“双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面临着稳产压力持续加大、水驱采收率不足15%等关键难题,传统开发技术已难以满足高效开发需求。会议将前沿纳米智能驱油技术与一线生产深度结合,为破解低渗油藏开发瓶颈、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关键支撑。
近年来,长庆油田在能源开发领域持续发力,在页岩油高效开发、人工智能应用、CCUS技术落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2020年成立的低渗透油藏纳米化学研究室,通过组建专业科研团队、搭建实验平台,已成为攻克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难题的重要阵地,为纳米智能驱油技术的现场试验与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纳米化学重点实验室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士义回顾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肯定了长庆油田的先行先试作用,呼吁各方科研力量围绕“原油年产万吨、十万吨、百万吨”的阶梯式目标,深化“强憎水亲油、分散油聚并”核心机理研究,加快技术迭代升级,推动纳米智能驱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更多生产现场。围绕纳米智能驱油技术攻关和现场规模化应用,他表示:
要按照“尺寸足够小、强憎水亲油、分散油聚并”战略思路,将纳米智能驱油技术打造为提高终极采收率技术之一。
要在“纳米水”已有成果基础上,瞄准“纳米油”和智能驱油方向,持续扩展纳米智能驱油技术序列。
要依托油气与新能源分公司重大开发试验项目支撑,联合各油田分试验室,不断扩大纳米智能驱油技术应用范围和规模,使其发展成为低渗-致密油藏稳产增产主体技术之一。
要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压担子”自主培养模式,实现各油田纳米智能驱油基础应用研究人才储备。
会上,长庆油田、冀东油田、大港油田、新疆油田等14家单位从理论创新、技术突破、现场应用等多维度做大会主旨报告,为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新思路。参会代表围绕纳米智能驱油技术的研发方向、现场应用瓶颈及规模化推广路径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层次的探讨,凝聚多方共识,为技术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与会代表观摩了大路沟采油作业区、艾家湾采油作业区生产现场,实地考察纳米智能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
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纳米智能驱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
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年产量突破150万吨2025-10-29
-
四川盆地3个区块石油天然气勘查探矿权挂牌出让!2025-10-29
-
西部钻探增签6项重大工程合同!今年已累计40多项在此地!2025-10-28
-
塔里木油田国产装备破解超深超高压致密储层改造难题!2025-10-28
-
侯启军发布中石化下一阶段目标!创收增效压力重大!2025-10-28
-
全球首个煤岩气勘探开发国际大会在上海召开!2025-10-27
- 2025-07-09
- 焦点:《关于2025年度AI赋能非常规油气挑战赛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5-06-04
- 焦点:《关于开展2025年度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