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强调!煤岩气成中国非常规能源的新主力军
国家能源局今年发布的《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发展报告2025》指出,非常规油气正在成为我国“增储上产”的核心力量。报告明确提出,要“鼓励规模化开发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岩)气”,实现“原油两亿吨长期稳产、天然气持续增长”。
这标志着中国油气行业的重心正加速向“非常规”转移。传统资源增量有限,而深层、超深层、非常规已成为上游发展的主攻方向。
Part.01 为什么是煤岩气?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才能指出,煤岩气之所以被称为油气领域的“大黑马”,核心在于四大优势: 资源潜力大——全球煤系气资源量达270万亿方,中国3000米以浅资源量约39.9万亿方; 上产空间广——预计2025年全国煤岩气产量达170亿方,2035年可达300亿方; 技术突破快——形成了深层煤岩气理论体系,掌握中高成熟度、封闭顶底板和高游离气三大富集特征; 组织力度强——中国石油牵头成立重点实验室,推动四家单位“会战式”开发,鄂尔多斯项目获集团特等奖。 2025年初,鄂东大吉气田累计产气突破30亿方,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化的深层煤岩气田。这意味着煤岩气正从科研概念走向现实产能。
Part.02 科技与管理齐头并进
煤岩气的崛起不仅依赖地质突破,更得益于科技与管理创新。 中国石油依托“UOG非常规油气平台”整合66万口井数据,实现开发方案的智能化设计与实时跟踪;推出《煤岩气方案指标手册(2025)》和动态月报,形成“设计—数据—反馈”的数智化闭环。在管理上,企业推广“一全六化”工程方法论,在15个示范项目中实践,实现非常规开发的标准化与协同化。这一系列创新,让深层煤岩气开发从“摸索阶段”迈入“可复制阶段”。
Part.03 机遇与挑战并存
煤岩气规模化仍面临六大挑战: 邹才能院士建议,应优先加强甜点区评价与稳产技术攻关,形成多井平台化开发模式,并系统研究“煤岩+页岩+砂岩”复合含气层产气机制,为下一轮产业化做好准备。 另外,从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一行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调研也可窥见煤层气所面临的挑战中的一隅。 邹才能院士在此行中针对煤岩气基础理论尚未吃透的理论黑箱、核心技术尚未成熟的技术黑洞、生命周期与后期处置未知的生产黑屋等问题提出要从煤岩气储集、含气、产气三个系统开展基础研究,并建议加快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评价和煤岩气、致密气、页岩气三气合采技术的研究布局。 而孙金声院士则提出要强化煤岩气基础研究对工程技术的支撑、加强实验设备的协同利用和实验评价新方法的开发、加快煤岩气工程技术体系和微观伤害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建议。
资源分布认知不足、压裂体系未定型、井工厂模式尚不成熟、稳产技术薄弱、行业定义不一、成本与经济性压力突出。
煤岩气的兴起,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关键拐点。它以巨大的资源潜力、可观的产能增长、不断的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未来,随着政策扶持、标准完善和数智化管理体系的深化,煤岩气这匹“大黑马”正加速奔跑,成为中国能源版图上不可忽视的新主力军。

- 
										西部钻探深层超深层油气压裂技术取得关键突破!2025-11-02
- 
										吐哈油田大型勘探开发油气增产项目11月正式启动!2025-11-02
- 
										3.22亿吨!三桶油重大发布!2025-11-02
- 
										美日签订大量能源行业合作协议,黄金时代又回来了?|ECF周报2025-11-01
- 
										中石化三项勘探开发创新技术已获显著成果!2025-10-31
- 
										中石油八项勘探开发技术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25-10-31
- 2025-07-09
- 焦点:《关于2025年度AI赋能非常规油气挑战赛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5-06-04
- 焦点:《关于开展2025年度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