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自研驱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增产超1400吨!
近日,由长庆油田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智能驱油试验获得重大突破,7个试验井组累计增油超1488吨,成功破解了困扰该区块多年的“注不进、走不远、驱不动”开发困境。
“这里的油藏看似完整,内部却布满了比头发丝还细的微孔道。”现场作业的技术员高辉介绍,传统水驱技术在这里“水土不服”——注入的水要么像“撞上墙壁”般难以进入,要么像“无头苍蝇”般在孔道里乱窜,无法有效驱替原油。
长庆油田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70%以上的储层属于世界级超低渗油藏,油气渗流的孔隙直径甚至不到头发丝的1/30。油井不压裂就不出油,储层不注水就没产能,开采难度极大。想要延缓产量递减速度、延长油田经济开采寿命,就必须通过高效的水驱技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在维持油藏压力的同时,切实提高原油采收率。
为破解开发难题、推动效益增产,长庆油田自2023年起全面启动“特低渗油藏纳米乳液驱油技术研究与试验”项目,集结各专业科研骨干组成攻关小组,积极选取“试验田”,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技术探索的关键在于工艺创新。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科研团队设计出具有两亲特性的拓扑结构分子,成功研发出粒径小于30纳米的智能驱油剂。“这种‘小精灵’不仅一头亲水、一头亲油,还能根据孔道形状自动调整形态。”油气工艺研究院一级工程师何治武指着分子结构图解释道。更令人称道的是,科研人员创新引入的枝状嵌段功能性单体,如同为其加装了导航定位功能,像八爪鱼一样的枝状结构末端带有极性基团,能牢牢“抓住”岩石表面,把原本亲油的储层环境变成亲水环境,最终形成“纳米级注入—抗吸附性—深部驱油”协同一体化技术体系。
现场试验数据令人振奋。注入后,油井压力下降0.66兆帕,相当于给注水井“松了绑”,吸水能力增强,注水效率提升。更令人惊喜的是,采出端平均月度含水上升幅度出现下降——这意味着油井不仅止住了产量下滑,还实现了逆势增产。
如何让这项“高精尖”技术落地生根?科研团队交出了一份“长庆式创新”答卷,即开发出低成本在线注入技术,形成模块化、橇装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四化”注入模式。在井场上,记者见到了被称为“驱油剂自动贩卖机”的橇装化设备。技术员刘保彻一边调试智能控制系统,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套装置全面应用调、驱、洗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注入工艺,原料进去、纳米乳液出来,全程自动化。相比传统工艺,新系统建设成本降低40%,占地面积仅需半个篮球场大小。”
据悉,该技术预计可使特低渗油藏采收率提升8至10个百分点。按白马中区500万吨地质储量计算,相当于“捡回”一个40万吨级的新油田。
下一步,长庆油田将在鄂尔多斯盆地类似区块推广应用该技术,预计年增油10万吨以上,为油田提高采收率再添一枚“金钥匙”。

-
中石化六项成果入选国资委推荐名单!2025-11-03
-
山西沁水煤层气区块探矿权被2亿元拍下!2025-11-03
-
西部钻探深层超深层油气压裂技术取得关键突破!2025-11-02
-
吐哈油田大型勘探开发油气增产项目11月正式启动!2025-11-02
-
3.22亿吨!三桶油重大发布!2025-11-02
-
美日签订大量能源行业合作协议,黄金时代又回来了?|ECF周报2025-11-01
- 2025-07-09
- 焦点:《关于2025年度AI赋能非常规油气挑战赛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5-06-04
- 焦点:《关于开展2025年度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24-07-11
- 涪陵页岩气观察


